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天氣資訊
    • 113-07-27
    • 星期六
    • 下午 07:12
  • 災害示警
    災害警示資料無法擷取

歷史沿革

/001/Upload/78/relpic/10697/1761/0b003097-8095-47c9-8b59-69156d414e58.jpg
清朝咸豐10年(1860)農曆 4月22日,竹北二堡石牌嶺庄(今新屋區境或本區部分地區隸屬之庄名)有一農家傭工黃等成,於耕作反舍時路經一小溪(觀音溪),忽見溪流中有一天然石塊酷似彿像,頗為好奇,於是下水拾取後放置路旁,當時觀音街市附近僅九戶人家,居民將該天然石像供為觀音彿祖,稱之為「石觀音」,並築草奄祀奉。該地區自此被稱為石觀音為觀音鄉名稱由來,為因應103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直轄市,成為觀音區。


地理位置


觀音區為桃園市沿海四區之ㄧ,海岸線長約十五公里、面積達 87.79 平方公里,劃分24村、402 鄰,人口數五萬九千餘人,因地理環境與拓植時期種種因素,自然形成三大發展區域------觀音、草漯與新坡區。閩、客族群在這三大區域中各自形成不同的文化呈現。


桃園市十三區圖

/001/Upload/78/relpic/10697/1761/af4f0ce0-c1f8-42bd-8e34-ba632e55961c.png